来源时间为:2023-3-30
国务院总理李强30日上午在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李强表示,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10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的旗帜,成为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确定性力量的源泉。
李强指出,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旗帜,携手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一是共同守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确定性。二是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增长中心,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三是共同拓展团结合作的有效途径,为深刻变革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确定性。四是共同推动人文交流走深走实,为不同文明的交融共生注入更多确定性。
李强强调,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的确定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国发展的目标和前景是确定的。一个长期稳定、一心发展的中国,一个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中国,一个自信开放、乐于共享的中国,一定是世界繁荣稳定的巨大力量。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态势是强劲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科特迪瓦总理阿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和智库学者代表参加。
铁凝、吴政隆、秦刚、何厚铧等出席开幕式。
2.李强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
国务院总理李强29日在博鳌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等理事会成员。
李强表示,今年论坛年会主题“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充分反映了当前形势特点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发展要求。当前,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势头。我们将通过有力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希望论坛坚守成立初衷,促进亚洲与世界互动,探索加强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鳌方案”。
理事会成员表示,中国政治稳定和改革开放为世界注入巨大确定性。各方愿同中方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将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实现共同发展的机遇。
吴政隆等参加会见。
3.李强同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
国务院总理李强30日下午在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
李强感谢各位企业家对中国发展的关注支持和作出的积极贡献。李强表示,广大企业与中国发展是一个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过程。希望各位企业家在提振信心、改善预期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现在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会变,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基本面不会变。我们希望同企业家们一道,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做最确定的自己,把信心提振起来,把预期稳定住,不断推动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实现更好更大发展。
李强指出,中国政府将持续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的环境和服务。我们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相对稳定,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投资中国就是选择了更好的未来。
与会中外企业家代表表示,从中共二十大到今年全国两会,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跨国企业愿不断加大在华投入,坚定在华长期发展。
吴政隆、秦刚、何厚铧等参加座谈会。
4.全国秋粮收购超1.8亿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收购秋粮1.84亿吨,同比增加近500万吨,全国秋粮旺季收购已进入收尾阶段。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批复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黑龙江五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下一步,在做好收购工作的同时,各地加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我国已建成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秋粮收购期间,就近就快为农户提供粮食清理、干燥等服务,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5.各地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眼下,各地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天(3月30日),贵州德余高速重点控制性工程乌江特大桥主体贯通。大桥全长1834米、主跨504米,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德余高速连接贵州铜仁市德江县和遵义市余庆县,预计年内建成通车。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加紧进行。今天,南珠(中)城际南沙至中山段动工建设,线路计划2027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大湾区将新增一条南北向快速轨道。
水利建设不停歇。今天,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广西下六甲灌区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利用当地已建的4座中型水库作为骨干水源,通过新改、扩建干渠和管道等工程,使灌片内水源互联互通。下六甲灌区是广西重要的粮食及糖料蔗生产基地,工程建成后,将使59.2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得到有效提升。
今天,在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陕西榆林,4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示范项目开工。未来,这里将建成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6.聚焦发展实体经济央企投资持续提速
国资委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央企业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今年1―2月,中央企业累计完成投资(不含房地产)超350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涉及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国家部委下达的重点计划任务以及支撑企业战略发展的900余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500亿元。
据介绍,今年以来,央企以有效投资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同时在5G、轨道交通、先进核能等领域锻造长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下一步,国资委将围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在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领域完善布局,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提升国有经济整体效能。
7.第32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正式启动
今天(3月30日),第32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正式启动,各级税务机关将围绕“税惠千万家、共建现代化”的主题,宣传解读我国延续优化的一系列稳经济税费支持政策以及税务部门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同时,开展税收普法工作,提升全社会税法遵从度。税收宣传月将从4月1日持续到4月30日。
8.首届中国标准化大会今天在南京开幕
今天(3月30日),首届中国标准化大会在南京开幕。国家标准委表示,今年我国大幅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比重,推动我国市场主体用标准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包括水电、公路等数百项中国标准已在海外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国际标准化综合贡献率居世界前三。
9.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
今天(3月30日),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大会以“新征程,再出发”为主题,举办涵盖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媒体融合发展等100多场主题活动。同时,据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亿。
10.国成功发射宏图一号01组卫星
今天(3月30日)18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宏图一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组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数据服务,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69次飞行。
11.全球最大级别15.5万吨穿梭油轮正式交付
今天(3月30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级别穿梭油轮在中国船舶大连造船正式交付。该船载重量15.5万吨,采用全球领先的动力定位技术和用于原油装卸载的全新一代艏装载系统,交付后将赴巴西开展提油作业。
12.2022年我国药品制造业营业收入达4.2万亿元
国家药监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药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已达到4.2万亿元。中国药品市场销售额已占全球药品市场的20.3,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已占全球市场的27.5,中国已成为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13.我国命名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命名上海黄浦区、河北石家庄市、四川成都市等33个城市(区)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这些城市把发展普惠托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在土地规划、财政补贴、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
14.“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到100条
2023“丝路海运”年会今天(3月30日)发布消息,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总数达100条,通达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17座港口。“丝路海运”是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平台。